吴家人听到胡婆和山子都这么说,自然也不好再留,于是张罗着拾掇两间厢房,让胡家人先住着,待得山子的房子修好再搬。
很快,厢房就收拾好了,胡婆和叶兰带着孩子住了最暖和干净的一个大间,山子则和胡伯挤在小间。
吴大婶正预备杀鸡宰鹅,款待贵客,听到消息的村人们就都聚了过来,有抱了一坛子包谷酒的,有拎着一只野兔的,有拿了一串干蘑菇的,总之不管多少,都没空手。
吴大婶笑得爽快,拉了两个妇人帮忙,很快就整治了一桌丰盛的饭菜。
男人们端了大碗开始灌酒,吆五喝六,很是热闹,女人们好八卦,就围着吴大婶探问叶兰是什么来路,人品相貌如何。
吴大婶想着叶兰瞧着也不是什么小气的人,就作主带了她们去西厢房。
叶兰刚哄睡两个孩子,见来了一群妇人也没恼,反而取了路上买的点心招待众人。
众人一边吃着点心说着闲话,一边偷偷打量她。
这会儿已是天黑了,炕桌上点了一盏油灯,大炕烧得很热,叶兰身上只穿了一件八成新的葱绿细布小袄,下身是一条百褶裙,一头乌发绾了堕马髻,松松的插了一支芙蓉簪,耳上一对银丁香闪着幽光,映得她本就秀美的容颜更多了三分温柔。
一众妇人们看得心下叹气,方才她们听说叶兰是大家出身,还有些不以为然,但这会儿却不得不承认,叶兰到底是和她们这些粗野农妇不同,虽然如今落难,穿戴也不是多好,但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这份贵气,却不是谁都可以学得来的。
叶兰被众人看得有些不好意思,于是笑着开口问些村里的事情,妇人们很是热情的替她介绍,后来不知道是谁提起山子,于是屋子里就更热闹了。
第十九章等到骨灰坛(1)
原来,山子家也是村里的外来户,他几岁的时候跟着爹爹来村里落脚,不想老爹没过两年就病死了,留下他一个人在村里,大伙儿看着可怜就总是接济他一些吃食,帮着缝两件衣衫,山子也不知道在哪里学的武艺,慢慢长大就去山上打猎,日子勉强也过得去。
后来西疆战事起来了,征召民夫,村里人家家户户虽都以赎作良民,但还是要出一个人手,不出人就出银子。山子没钱,就跟七、八个村里人上了战场。
不知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总之最后只有山子活着回来了,村里人虽然悲伤,似也知道战场就是九死一生的地方,不想山子却开始不停出门,回来就会拿银子接济那几户没了顶梁柱的人家。
四年下来,有的人家盖了新院子,有的人家娶了儿媳妇,有的人家孩子进私塾读书了,只有山子还住在那个破院子。
年前,山子送了一笔银子分给几户人家,然后就说他要走了,以后再不回来。
村里人聚在一起送他,都说当年就算再大的恩情,他也还完了,想去哪里就尽管去吧。
没想到,这话说完才不过两个月,山子就回来了,还带了胡家一家人,众人心里有多好奇,简直可想而知。
叶兰听得津津有味,实在没想到一直沉默寡言的山子还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无私英雄。
女人没有不喜欢八卦的,她还想再问两句,不想院子里却有人喊道——
“山哥,山哥,是你回来了吗?”
一众妇人们却是闻声色变,纷纷涌出门去,只留了吴大婶守在门口。
叶兰好奇的透过窗缝张望,只见一个穿了花棉袄的姑娘想要冲进吴家正房,妇人们七手八脚的拦了她,劝着,“翠花,爷儿们都在屋里喝酒呢,你一个闺女就别进去掺和了,反正山哥儿也回来了,你以后肯定见得着。”
“不行,我就要现在看看山哥,他上次偷偷跑了,害我哭了多少回。我要问问他,怎么就这么狠心?”那花棉袄姑娘也是个执着又大胆的,喊声极大,想必山子在屋里一定听到了,但他却没有出来。
叶兰想起先前在村口听到的话,不禁问道:“吴大婶,这就是翠花姑娘吧?”
“是啊。”吴大婶疑惑问道:“你怎么知道,难道山哥儿说起过这丫头?”
叶兰摇头,又问道:“这姑娘是不是擅长腌酸菜?”
“是啊,满村里没有比她腌的酸菜更好吃的了。”
叶兰再也忍耐不住,笑倒在床上。前世的北方有个很出名的酸菜品牌就叫翠花,还记得那广告里,梳着两条黑黝黝辫子的女孩儿操着一口东北方言,托着盘子上酸菜的镜头实在让人印象太深刻了。
没想到,时空虽然变换了,这翠花擅长腌酸菜居然始终不变,实在是太恶搞了。
吴大婶看得一头雾水,不过倒也觉得叶兰这样子更让人觉得亲近,于是也笑了起来。
一晃眼,胡家搬来村子也有一个多月了,二月的天气早晚冻冰,正午有日头的时候却很暖,山子的小院拾操得干干净净,院角的两棵杨柳已恢复了些许生机,过不得几日就要发芽抽条了。
叶兰洗了两件衣衫,眼见太阳好,就把两个孩子抱到廊檐下的木踏上见见光儿,喜得他们咯咯直笑,不时伸出小手在半空乱抓,好像在同春风玩耍。
住在隔壁的王嫂子越过篱笆看见叶兰母子三个这般悠闲,于是玩笑道:“大妹子,你就是个坏心的,整日里陪孩子玩耍,也不多烤几炉烧饼,害得大伙顿顿吃饭不香,就盼着你家的铺子赶紧开起来呢!”
叶兰听得好笑,就攀着篱笆同她闲聊,“我家姑母和姑父已经看好地方了,山子哥也跟村里的几个大叔打过招呼,过几日天气再暖一暖,就在村头路口那里开家铺子,到时候大伙什么时候想吃都成。”
“那可是太好了,路口那里是进城必经之路,离老寨沟、三湾子两个村子也近,到时候保管赚大钱。”
“借嫂子吉言。”
两人正说得热闹,胡伯和胡婆就踩了一脚泥回来了,叶兰赶紧上前接过两人手里的篮子,胡婆脸上带着笑,一边换鞋一边说起出门见闻,显见很是欢喜。
“那个青木镇也很繁华啊,我们去逛了逛,细面和素油卖得不贵,以后铺子开起来,置办这些东西可不用跑去都城了,太远不说,东西一定也贵很多。”
胡伯摘下腰上的酒葫芦晃了晃,笑道:“哈哈,酒铺里的好酒真是不少,比碎石城那边便宜好多。”
叶兰对于连累两老搬离故里,一直很是内疚,如今见他们这样欢喜,心里自然也是长松一口气,凑趣道:“晚上我下厨,多做两个好菜,姑父再好好品品这里的酒如何好喝。”
“那可好啊,”胡伯很高兴,应道:“山子这几日张罗盖铺子也累得慌,我喊他一起喝两杯。”
叶兰系了围裙就要下厨,结果正拎了竿子去取挂在房梁上腊肉的时候,院子外又跑进来一个梳着两根长辫子的姑娘,红脸膛,浓眉大眼,身形高姚,典型的农家勤快孩子。
可惜,她一见叶兰却是瞪眼睛、噘嘴巴,极不友好。
叶兰这几日常同这姑娘打交道,对她已经是熟悉至极,于是手下该切肉就切肉,该洗菜就洗菜,脸上笑嘻嘻地挑衅道:“怎么,翠花姑娘,你又想起什么我不该住在这院子的理由了?来,赶紧说说,我今日无聊得紧,正盼着你来磨磨嘴皮子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