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非他们不珍惜祝晶的这份心意,而是因为他们都清楚,眼前那温暖笑着的人,才是他们心中的珍宝。
回来就好。小春想。
平安就好。吕校书想。
最重要的是,要长命百岁,一辈子相守,不要再分离。
夏日的长安城,空气干燥到一有马匹急驰过大街便会刮起尘土,漫扬街道。
睽违七年,走了一趟西北丝路,又搭着海舶从海上丝路回到长安,这样的冒险历程怕是许多人一辈子也难以想象的吧。
吕祝晶小时候曾经梦想过的事情,并没有在一趟陆路和海上丝路的旅程里彻底得到满足。她喜欢在西北沙漠里行旅观星,也喜欢在草原上尽情奔驰,丝路上每天都有新鲜事,日子一点也不无聊。
可回到了长安后,她发现,原来她也很爱能安稳地睡在坚固的屋檐底下,不用担心突然刮起的沙漠风暴或在无尽瀚海中迷失方向。
这样清闲的日子,不知还有多久可过呢?
安置了张竹床,翘着腿躺在自家后院的榆树荫下,她把玩着挂在颈项上的护身符,闲闲没事做。
花锦缝制的护身符上绣着几个日本字,意思是“住吉神社”,供奉的神灵是日本人所信奉的大海守护神。
搭乘波斯商舶自南海归来时,航程意外地顺利,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便回到大唐,不知是否也有一点功劳是出于住吉大神的守护?
这护身符,早年曾见过恭彦随身带在身上,不知道是谁送给他的呢?应该是很亲近的人所送的吧。
耳边听着小春一会儿哼着歌,一会儿又与来讨饭吃的破晓斗嘴,祝晶嘴角一直挂着闲适的微笑,星眸半睁半闭,直到厨房传来一声好大的声响,状似打破了碗盘的声音,祝晶才猛然坐起。
正迟疑着是否要到厨房去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,前门便传来急促的敲门声,祝晶改跑向自家大门。
“来了来了。”她喘着气喊道。
可能是听见了她的声音,门外的人不再敲门,静候在外。
祝晶拉开大门,迎接着她的,是一抹好思念的笑容。
正是井上恭彦。
“脚伤好些了吗?”他关切地问。
“已经没事了。”她轻松回答。
“那跟我去看夕阳吧。”他坐在租来的板车上,朝祝晶递出手。
祝晶咧嘴一笑。“好啊。”
关上大门,也没跟家里人交代去处,她将手放进恭彦手中,让他将她拉上车。
“驾!丰井上恭彦驾着马车,往东方长街驶去。
板车上堆放着一个小包袱,祝晶坐在恭彦身边,好奇地抱着包袱。
她侧看着他的脸庞,发现他驾轻就熟地操控着缰绳,速度既不太慢,也不至于过快。忍不住回想起他刚到长安那年,要去慈恩寺看花,走在路上时,恭彦担心她会被奔驰得太快的马车撞到,一直拉着她靠往路边,很窝心。
没去想恭彦怎会突然有兴致拉着她去看夕日,也没想他是不是还得在北里当乐师,她只想,好欢喜见到他,能跟他在一起,不管去哪里,心底都开怀。
轻便板车奔驰在宽敞的横街上,一路往长安城东的新昌坊而去。
进入新昌坊,转向坊内南街行进,街道开始进入平坦而渐渐拔高的坡地。
乐游原这片在地势平坦的长安城中突起的高地,是汉代长安的皇家苑囿,历经千百年,在前朝时已成为一片广大的坟地。前隋为了建造首都大兴城,迁葬了原有的古坟,并在此地立寺,命名“灵感”,以超渡亡灵。
现在这座寺庙已改名为“青龙寺”,是长安城中汉传密宗的三大寺院之一,与大兴善寺几可齐名。
驾车登上通往乐游原的道路,夹道林荫有阵阵暮蝉争鸣,晚风迎面吹来,令人无比舒爽。
祝晶掩嘴笑着,身旁青年不时偏过头看她嘴角昂扬的笑意。两人一路上虽然沉默不语,心却紧系在一块。
不是长安人惯出游的时节,近黄昏,乐游原上,人烟疏落。
青龙寺晚钟与阵阵炊烟迭荡入风中。
无车顶的轻便马车停在一片广阔平坦的古老高地上。
两人都没下车的念头,就坐在板车上,居高临下,眺望古原下笼罩在橙黄夕昭一中的长安街景。
天色晴朗,广阔晴天只有淡抹微云追聚在落日处。
数点鸦影掠过天际,徐徐凉风拂动挣出束髻的发丝。
无限美好的黄昏夕阳,透出光暖余晖暖照着祝晶的心。
禁鼓将鸣,一日将过,眼前美景却使她无暇去想自己还剩下多少年寿,目不暇给只专注品味此时此刻的这一份感动。
一会儿,身边青年下了车,自他带来的包袱中取出一瓶酒。
对夕日长声吟啸后,他以酒酹地,朗声清吟:“昔我逐日走,欲穷天尽头,乐游古原上,独我心怀忧;今我逐日来,此心喜忘愁,游子归故里,应不复远游?”
七年的思念,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言语来表达,只好以诗表情。
祝晶笑着走到他身边,与他看望同一个方向,清声和韵:“昔我欲远游,一意览荒陬,瀚海栖蜃楼,明月照沙丘;身在拂菻海,天涯似中州,相思不辞远,方寸记温柔。”
青年回过身来,看着沐浴在夕晖中的吕祝晶,蓦地眼眶一热。
她是真真实实站在他的面前,不再只是梦中的幻影。
“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,我只是……很高兴妳回来了,祝晶。”一年半以前,康氏商队归来,祝晶却没有跟着回长安,让他日夜担忧,生怕她在异乡出了事,直到终于再见到她,忧虑的心这才得以放下。
“不要紧,恭彦。你看,夕阳这么美,好多年没一起来乐游原看夕阳了。”她站在他身边,丝毫不惧晚风的凉意,一颗心如火般炽热。“我们以前经常手牵着手的,你可以牵一下我的手吗?”
当然明白他因为知道她是女子的关系,因而在对待她时多了一些礼教上的拘谨。祝晶不会为此责怪他,恭彦毕竟是个知书达礼的士子,然而,她可也不愿意见他一直对她这么地“待之以礼”啊。朋友问是不需要这么拘束的。
青年看着兴高采烈的少女,犹豫了片刻,才如她所愿地牵起她的手。
她手温很暖,彷佛有源源不绝的热力正自她体内释放。
手被执起的刹那,祝晶紧紧回握住。
双手交握的瞬间,两人皆几不可察地轻颤了下。
他们皆以为,颤抖的人是自己,而非对方。
夕阳无限好。两人不约而同心想:若时间能就此停下,不知有多好?
但愿能一辈子维系这样单纯的友情。
只是,这种弹指即逝的快乐,为何如此令人感伤?
第十章春风不得意(1)
开元十四年冬十月,来自全国的士子齐聚在长安城中,准备应试三年一次的常科科举,满城举子身穿麻衣,衣白胜雪。
这些远从各地赶赴京师会试的士子,清一色是取得解元资格(乡试第一名)的才俊之士。
开元年间,进士科录取门坎高,须通过“杂文”、“帖经”及“试策”三场试,而第一场“杂文试”近年来逐渐以“诗赋”为考试的文体,倘若出格犯律,就会被淘汰,及第相当困难。
然而因为考取进士后,不仅本人及全家人可以免除摇役,更可光耀门楣,真正是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;因此多数士人仍选择将一生青春及才华投注在这无情的试场中。
山东世族崔氏子弟以往多以参加“明经科”为主,开元以后,逐渐倾向让家族子弟改试“进士科”,以便在朝中与深受帝王宠信的进士科及第官员抗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