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,沙如雪到底是不是当年那个「雪」?
我也不知道。
喂!喂!别急著丢鸡蛋过来OK?除非它是金子打的!
只因为我是作者,我就必须什麽都知道吗?错!主角心里其实也是有著属於他们的秘密,连作者都不给知道的。我和大家一样好奇呀!可是他们俩就是不说,我有什麽办法呢?
经过我多方访查的结果,全世界好像只有沙如雪和柯纳两个人心里有数。等哪一年他们两个心情好一点,或者会透露给大家也说不定。
无论性格多麽乐观、开朗、光明、愉悦的人,天性中必然有著阴暗的一面,尤其在荷尔蒙最横冲乱撞的成长期,心里那只黑暗的小魔鬼简直无所不在。这个故事最原始的成形,就是在我的「小魔鬼」最猖獗之时——青春期,而且故事本身的架构已非常完整,我几乎没有对情节做任何变动。
其实我平时就没有看软性小说的习惯,大多是读一些硬邦邦的东西,对言情小说的涉猎不多。脑中会有如此「罗曼史」的故事,连我自己都很意外。这和什麽「同行相忌、文人相轻」的情结无关,纯粹是个人阅读兴趣的取向而已。
真要说我对罗曼史接触最多的时期,大约就是学生时代吧,当时的小说产业不像现在这麽发达,市面上看得到的,大都是一些国外的翻译小说,班上一堆女同学哈翻译小说哈得不得了!若有人上课时间相互传书,经过我座位的都会被我拦截下来,三十分钟之内快速啃光,然後再往下传去,远方那个「目的地」通常只能用眼光谋杀我,徒呼奈何。
毕业之後,我就几乎和罗曼史、文艺小说绝缘了。直至现在,对言情小说的「流行现势」,也几乎都是透过热情读友们写来的e-mail或信件,才窥知一二。可想而知,我这样的性情最後跑来写言情小说,有多少个老朋友跌破眼镜,後来他们一致的结论是:八成是我以前学的那些戏剧原理、戏剧导读或电影原理造的「孽」。
所以,亲爱的读友,当你们问我喜欢看谁写的小说而我答不出来时,就是真的答不出来。我怕我如果回答个「XXX写的犯罪分析实录」,你们可能会决定演练给我看。(幸好现在死党纪真复出了,我总算有个名字可以填空白。噢,对了,还有老吴,我不会忘记你的。)
也常有读友写信来问,凌某人写小说的角度或措辞,有时会和其他作者不太一样。答案就是如此了,因为我不知道怎样的写法才叫做「和别人一样」。
也因为受到遥远而稀薄的翻译小说影响,在《灰雪》这本书里,情节的安排上都可以看到一些翻译小说的影子——阴暗、秘密、高大强壮的男主角、死亡、两张相像的脸孔、计谋……等等。
有一点我觉得满好玩的!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?早期的言情小说,好像只要富家女与男人私奔,那个对象一定都是穷画家。我自己写到女主角父母的那一段时,赫然发现,当年我也很「合群」地把它设定为「父亲是穷画家」,呵呵,真可爱!我顽心一起,便把这个历史悠久的「传统」给它延续下去。
当然,现在的我可以在剧情里添加更多调味料,可是转念想想,这个故事属於十五岁的凌淑芬,砚在的我好像没有什麽权利去更动它,所以,就算是忠实记录自己的成长痕迹吧!
我不常写以男性观点为主的小说,本书却几乎通篇如此。那是因为我一开始的设定,就打算把女主角放在一个比较难以捉摸的位置,如果太常以她的观点来描写事情,就失去那种神秘感了,这算是个人的另一种尝试吧!
虽然是尽量「忠於原著」了,可是年龄和智识已大不相同,许多「现在的我」的观点仍然流露在里面,而前半段男主角在美国州际公路间跑来跑去的片段,更投射了我长大後赴美求学的影子。
之前曾经在回读者来信时,聊过角色设定的问题——为什麽许多小说里,男女主角的性格都会故意塑造得南辕北辙?
在这里,凌某人稍微来掉个书包。
戏剧学里有一个概念,叫冲突性(conflict)。「冲突」是戏剧的基础,没有冲突性,就没有戏剧性(dramatics)。
什麽叫冲突呢?不是两个角色互相叫骂的那种「冲突」。
所谓「冲突」,包含人物背景的冲突(像罗密欧与茱丽叶,两个人来自於敌对世家)、观念的冲突(性解放对上性保守)、兴趣的冲突(爱玩的女孩对上爱泡图书馆的男孩)、人物性格的冲突(急躁的人对上慢郎中)……等等。
因为这些「冲突」而产生了「对比」,进而衍生了戏剧性,最後形成一个剧本、一部小说、或一出电视剧。
所以我喜欢写各式各样的对比性人物,包括木头人爱上豪放女、豪放男遇到木头女、新好男人遇到新坏女孩、新坏男孩遇到新好女人,也包括您手上的这一本,直爽热情的血性汉子对上一个神秘迷离的内敛女子。
从我最初的设想开始,这个故事就充满复杂性。它岔出了许多枝节,每个枝节的主角人物或阳光型、或内向型,性格背後都充满黑影。(果然什麽时期的心境就想出什麽样的「鬼」故事。)
故事的背景乃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家族,而且,这不是一个快乐光明的家族。它充满了不可告人的秘密,几个缠绵其中的主角们无不想尽办法,替自己杀出一条血路。
看起来很可怕对吧?现在想来,我也觉得有点悚然,不太能明白年轻的「凌淑芬」为何隐含这样激烈的内在。
但,它曾是我的一部分,现在多少也保留著一些类似的本质。(人类的性格是很复杂的,不像小说里的「贫血人物」,好处理多了。)
所以,算是忠於自己的成长吧!我成为一个说书人之後,就开始想把以前脑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。
扯了这麽多,到底结尾的沙如雪是不是当年那个「雪」啊?
乾脆来办个有奖徵答好了……
咦?
这真是个好主意!我很久没办赠书活动了哩!呵呵呵!好好好!来来来!
读友们,这样吧!大家看完书之後,请从书里的字里行间来推敲,说说看您认为沙如雪是不是当年那个雪。也就是说,从火场里活下来的人,到底是谁?
不要乱盖哦!要有依据,分析得很有逻辑才行!
我想想看我要送什麽东东好呢?如果是送新书就太平常了……嗯……
好吧!来送二手书!
话说每本书出版之後,我收到作者赠书,都会拿来再翻看一次,这次就把那些被我翻看过的二手书拿来当赠品!如果上面有什麽特殊的摺痕或记号,我还会附上亲笔说明,告诉您那个mark的由来。
「凌淑芬的二手书」就定五个名额好了。
据说旧作《冷冬寒梅》已经绝版了。不少读友向出版社订不到,还转而写信来打我作者书的主意。其实我自己手边也只剩下两本而已,这次就提供其中一本做为二手赠书之一吧。
先说好,这五个名额是我自己挑选的,也就是说,我会依照各位读友的答题「精辟」程度来决定由谁获得,不是随机抽奖的。
另外,徵得出版社赞助,愿意再提供五本新书赠送,这五个名额就以抽奖方式来决定了。
所以,当当当!活动出炉——
有奖徵答
第一题,您认为,当年逃出火场的双胞胎幸存者究竟是姊姊宜雪,或妹妹如雪?
请说明您的推理原因。(这一题写得越详细越好。)
第二题,不管从书中的推理如何,您心里其实比较希望幸存的人是姊姊宜雪,或妹妹如雪?
(这一题只做统计用,告诉我答案就行了,当然您要写得很详细,我也不反对。)
请将答案寄回:台北市南京东路五段二百三十四号十一楼之三,禾马出版社凌淑芬收,邮递区号是1O5。
奖品有两种——
一、含《冷冬寒梅》在内的「凌淑芬二手签名赠书」:五名。
二、签名新书:五名。
真是巨大的转变啊!相信我,在写本书的後记之前,我自己也没有料到最後会蹦出这个活动来。
对了,抽奖活动只限「实体信」的参加者,地区国家则不限,请大家不要用e-mail的方式。(不然怎麽「抽」奖?)
感兴趣的读友们,一起来共襄盛举吧!
※凌淑芬的e-mail:[email protected]